虽然目前正处于“过渡期”(Transitional Period)的我们还感受不到太大的变化,不过就在正式“脱欧”后的隔天,出现了一则令人目瞪口呆的新闻。
根据《BBC》,有人在英格兰诺里奇(Norwich)的一栋公寓大楼里,发现了下面这张充满种族歧视的海报↓
“由于我们终于夺回我们伟大的祖国,我们认为有一个规定是这栋公寓的住客必须遵守的。
无论你(妳)来自什么国家,如果你(妳)想讲你(妳)的母语,我们建议你(妳)回去你(妳)自己的国家,并把房子还给地方政府。
这样政府就能让真正的英国人住进来。我们也能回到以前未被你(妳)污染过的正常生活,曾经的美好小岛。
这张海报是被一个大楼里的住户发现的,他说自己看到之后感到很害怕,而且说每层楼都有这个海报。认为这是仇恨犯罪(Hate Crime)的行为。
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住户称,这栋公寓大楼近几年住进了许多来自中欧的家庭,他感觉脱欧令大家对他们的种族歧视更加严重。
“以前在这栋大楼,大家的相处都很友好。但是近几年却发生越来越多的种族歧视问题,我觉得有些人越来越有恃无恐了。
另一名叫马圭尔(Toni Maguire)的住客也指:“我们觉得这太恶心了。 每层楼的防火门都有一张海报。 这太离谱了。
之后更有居民自发性地贴出自己手写的海报,上面写着“诺里奇(Norwich)欢迎所有人❤”
像是在2018年的时候就曾经传出,一名24岁的女性在伦敦地铁上,以西班牙语和朋友聊天时,就突然被旁边2名女子又拽头发又打人,边打还边喊:“在英国就好好说英语听见了没有! ”
根据《星星报》,一名在谢菲尔德大学(Sheffield University)读书的中国女学生,就因为戴了口罩,而遭到当地人的攻击。
谢菲尔德华人社区中心的Sarah Ng就这件事指:“当时有些人在问她(该名女学生)为什么戴口罩,以及她是否有问题。但她什么也没说,因为她很害怕…
这名女学生现在已经没事了,而她也不想提出指控,因为她知道这是源自于公众的不了解。
虽然这是一起个别例子,但我认为现在需要传达出的信息是,解释为什么(中国学生)要戴着口罩以及其重要性。”
其中一名餐厅经理接受访问时就说:“平日我们外面总是大排长龙的,但你们看现在都已经是午餐时间了,仍然没什么人。
我曾经听到一名进来我们餐馆的中国游客说他们会选择我们,只是因为我们店里没有太多人,所以他们觉得比较安全。”
一名46岁的英籍华裔博士生也和《BBC》分享了自己的遭遇:“有一次我在Clapham Junction地铁站,遇到一名男人对着我唱了一首歌,其中提到冠状病毒、“眯缝眼”(Slitty eyes)和“中国谎言”(Chinese lies)。
这和一般人认为的种族歧视可能有点不一样。因为对于华人,要么以为是随意无害的,要么就以为是‘搞笑的’,并觉得我们应该当作没事发生一样。
这次疫情的爆发就是一个触碰点,使得那些一直烙在大家心底,觉得所有中国人都是不卫生,都爱吃野味和狗的刻板印象浮出水面。”
据德国《世界报》报道,在上周五(1月31日)下午,两名国籍不明的女性在柏林的米特区,袭击了一名23岁的中国女性,向她吐口水、撕扯她的头发、并对她“拳打脚踢”。
据报道,该名中国女性头部受伤、眼镜被损坏,并于当天下午4点15分左右被送到当地医院接受治疗。
需要指出的是,涉及种族歧视的行为并不只局限于“直接的”语言或动作上的,也包括其他许多“非直接”的行为。
比如说,当事人的雇主或学校制定了一些有着“种族歧视”性质的规范,像是要求所有的学生或者雇员的母语一定只能是英语;或者禁止穿着特定种族会穿的服装,例如佩戴头巾等。
同时,当事人也可以向当地的Citizens Advice机构来求助,他们通常会告诉当事人该怎么做,或者如何跟学校和雇主沟通等等,也会告诉当事人若是得不到改善,可以如何采取进一步的行动。
另外,种族歧视的行为再严重一点,就有可能涉及到“仇恨犯罪”(Hate Crime),像是文章上面提到的一些攻击事件。
一旦当事人遭受到这类的仇恨犯罪,或者是看到别人正在遭受这样的羞辱,都是可以直接报警的。
我们需要理解的是,一些人之所以会发表一些歧视性言论,可能并不是出自于真心,而是他们可能被新闻吓到了、对疫情感到害怕,或者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。
适度的沟通可能有助于缓解双方的误解,甚至是进一步纠纷。不过,如果碰到了故意恶言相向甚至想要动手动脚的人,也应该
及时寻求周围人的帮助,甚至是直接报警处理,在必要的时候必须勇于求助、保护自己。今天的文章就到这边,如果莎粉们还有听说任何相关歧视事件,都可以留言告诉我们;
《丽莎知道》微信公众号(UK-LISA)或官方微博()向丽莎律师行()咨询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责任编辑: